29
2014
07

第四章 全班最优

两对半博客:本章讲的是贫穷与教育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学校对学生不具有吸引力,既不是因为入学难或缺乏人才需求,也不是因为家长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那么,阻碍究竟源自哪里呢?

 

 

供求之战

 

 

教育政策就像援助一样,一直是激烈的政策之争的主题。正如援助一样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教育本身是好是坏(每个人或许都会同意,受教育总比不受教育要好),而在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如何进行干预。

 

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那么上学对他们来说就毫无用处。

2002~2003年,由世界银行发起的世界缺度调查秘密派出一些调查员,到6个国家的公立学校进行抽样调查。他们的基本结论是,孟加拉、厄瓜多尔、印度、印尼、秘鲁及乌干达的教师平均每5天就会缺席1天,其中印度和乌干达的教师缺失率是最高的。

 

需求达人案例

 

一些批评家认为,除非有明确需求,否则根本没有必要提供教育。

需求的作用确实很重要。入学率与教育回报率息息相关。

 

需求达人观点的核心是,教育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人们投资于教育,就像投资于任何其他领域一样,目的是挣到更多的钱,增加未来的收入。

 

做出投资的是家长,百未来获取回报的是他们的孩子。尽管实际上很多孩子会为他们的父母带来投资“回报”——给他们养老,但很多孩子并不愿那样做,甚至“不履行义务”,将他们的父母遗弃。即使有的孩子很孝顺,但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因多上了一年学而多挣的那一点点钱,能够转化成父母的收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心生悔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非常富有,可以在外面自立门户,却让他们晚景悲凉。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教育不仅是一种投资,而且还是他们赠送给孩子的礼物。

儿童有权利享受正常的童年及充分的教育,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能允许这一权利被父母的冲动或贪婪所剥夺。

 

有条件现金转移的奇特历史

 

圣地亚哥.莱维是波士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提出第一个有条件的现金转移(CCT)计划:贫穷家庭会得到某些救助,但前提是他们的孩子定期上学,而且这个家庭得采取预防性保健措施。如果孩子上了中学,或者女孩也上了学,那么家长就会得到更多的钱。

 

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有用吗?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教育质量低下,但学校还是有用的。

通过教育对收入的影响,埃斯特利总结出,因新学校的建立而每多接受一年小学教育的人,其收入将提高约8%。

 

供应本身主会带来好处,但需求也很重要。

 

学生们的确在公立学校学到了东西,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乐观。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常常比公立学校效率更高。与同一村庄的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教师于指定日在校的概率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会很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完美无缺。在比较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经过简单干预后的教学质量时,我们已经看到了私立学校的缺陷。

 

布拉翰与私立学校

 

布拉翰是一家著名的非营利教育机构,该机构负责ASER的运营。该中心不仅揭露了教育系统的缺陷,而且还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那些志愿及半志愿教师可以创造这么大的成效,那么私立学校显然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而且还应该做得更好。

如果公立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为什么我们在公立学校体系中看不到这一点呢?

 

毫无疑问,市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许,私立学校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压力,或者家长们没有获取足够的指导信息。

 

 

 

期望的诅咒

 

 

家长们似乎总将教育看成一种让自己孩子获取大量财富的方式。

 

家长们对于教育优势和劣势的回答却有些极端——他们将教育看成一种彩票,而不是一种安全的投资。

 

据估计,每一年的教育实际上都会按比例或多或少地增加收入。而且,即使对于未得到正式部门工作的人来说,教育似乎也是有好处的。例如,相对于没受过教育的农民来说,受过教育的农民在“绿色革命”期间挣的钱要多。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非经济利益。

 

除非家长们愿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否则他们只能孤注一掷,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认为最有前途的那个孩子身上,确保这个孩子接受足够的教育,而不是将教育投资分摊给所有的孩子。

 

精英教育体系

 

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具有精英偏见。

 

很多教师非常不愿意到偏远或“落后”的村庄去,一个现实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或是偏远村庄的生活设施太差……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他们不熟悉当地村民。偏远及落后地区常常被看作是教师的耕耘得不到收获的地方。

 

教师会忽视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也不再对孩子的教育感兴趣。

那些未被告知数学能力差的女士,在数学测试中的成绩会更好。

 

如果一个孩子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觉得学习的内容很难,那么他可能会责怪自己,而不是老师,最终可能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他会彻底放弃学习。

 

学校为什么会失败

 

官方的教学方法以及过于注重教学大纲带来了很多限制,这似乎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

 

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仅可以去教学质量更高的学校,还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很好的待遇,从而使他们的潜力得到真正的挖掘。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去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

这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不现实的目标、不必要的悲观预期,以及不恰当的教师鼓励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没能完成自身的两大任务——给予每个人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及发掘人才。

 

教育重建

 

即使家庭背景及早期生活条件稍差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教育来提升自己。

 

让家庭背景与他们相似的孩子多上一年学,其家庭的平均收入就会提升,孩子的成绩也会受到很大的积极影响。

 

尽量设定一些更为直接的目标,对于教师及学生来说,都未尝不是个好办法。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不会太过专注难以定性的长期目标。在美国,对实现长期目标(如得高分)的孩子给予奖励并没有效果,但对他们增加阅读量给予奖励却被证实非常有效。

 

在当今世界,好老师很难找到,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使用成本越来越低,因此,更多地采取信息技术的方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2000年年初,在印度巴罗达的一所公立学校,我们与布拉翰联手对该校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学习计划进行评估。这项计划很简单,几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按要求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游戏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逐渐难算的数学题,如果学生成功地算出每道题,他们就有机会射击外太空的垃圾(这一游戏很挑战性)。尽管学生们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的游戏,但这一计划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起了不小的作用,效果相当于多年来各领域尝试过的最成功的教学干预法。最优秀的孩子做得更好了,成绩最差的孩子取得了进步。这明显展现出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好处: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这一计划调整自身的学习节奏。

 

降低家长们的期望、注重核心能力的开发、使用技术辅助或在必要时利用教师代替的教学方式——我们似乎在建议一种双重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一方面是为了富人的孩子设置的,他们无疑会在昂贵的私立学校里接受最高标准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余下的孩子设置的。

不同之处就在于,目前的体系似乎根本没为大部分孩子提供任何机会。如果课程得到彻底的简化,教师的职责被严格限定为让每个人都掌握一些知识,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在必要的时候重复学习,那么大多数孩子都能在上学的几年间学到点儿东西。

 

本书更多读书笔记: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第六章 赤脚的对冲基金 (2014-08-10)
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 (2014-07-23)
第二章 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 (2014-07-21)
« 上一篇 下一篇 »

评论列表:

1.访客  2021-04-10 09:42:41 回复该评论
抄袭,班纳吉、迪弗洛告你!!!
1.两对半  2021-04-13 20:15:05 回复该评论
哈哈,这只是笔记,看原文还得看书去。
2.免费部落  2014-08-01 07:20:56 回复该评论
是的,入学率与教育回报率息息相关。读完后赚不到钱,还读什么!
3.两对半  2014-07-31 23:19:31 回复该评论
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顺其自然了
4.两对半  2014-07-31 23:06:58 回复该评论
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太差劲,许多还靠自己参加工作后自学
5.Nhzy资讯  2014-07-30 22:06:38 回复该评论
教育向来是不公平的
5.两对半  2014-07-31 23:19:31 回复该评论
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顺其自然了
6.php程序员  2014-07-30 17:23:21 回复该评论
在天朝,很难能通过教育提升自己的。
6.两对半  2014-07-31 23:06:58 回复该评论
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太差劲,许多还靠自己参加工作后自学
7.两对半  2014-07-30 16:06:49 回复该评论
是的。实际上长大之后、参加工作了,能用到的语文和数学的知识,基本上小学就够了
7.免费部落  2014-08-01 07:20:56 回复该评论
是的,入学率与教育回报率息息相关。读完后赚不到钱,还读什么!
8.免费部落  2014-07-30 10:58:53 回复该评论
中国的教育时间好像很长,一般要都是在20多岁才毕业!
8.两对半  2014-07-30 16:06:49 回复该评论
是的。实际上长大之后、参加工作了,能用到的语文和数学的知识,基本上小学就够了
8.免费部落  2014-08-01 07:20:56 回复该评论
是的,入学率与教育回报率息息相关。读完后赚不到钱,还读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