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3
11

读《每天一个梦想练习》《黄金时代》等

读了很多书,时间一久,好像什么都记不起了。

甚至重读时,还不知道已经读过。


特别佩服大学同寝室一同学,摆龙门阵绘声绘色,细节栩栩如生。

最要命的是,在不同场合讲同一故事,每次几乎只字不差。

很羡慕他的表达力、记忆力如此之强。

自己看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讲不出来。

人名、时间、地点、细节,都想不起,也无从说起。


现在我觉得这是因为没有及时记录和输出。

我的这位大学同学爱摆龙门阵,就是一种输出。

会倒逼他去记住和组织发生过的事、学过的东西,每讲一次又是一次加深印象。


网上还有一名言:“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除了知识的记录、整理、输出之外,还需要一个更高的层次:实践。

每本书看完之后,还需要找出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地方,去实践,去应用。

所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这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书,没有及时记录和输出。

博客是我的记录和输出工具,每周一更,无法满足写这么多书的读后感。提高博客更新频率呢,自己的时间又不允许。

所以,把许多书放在一篇博文里记录。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书,再写单独的文章记录。

下面我就从记录和实践两个方面简单记录最近阅读过的一些书。


一、个人成长类

1.《每天一个梦想练习》

之所以看这本书,记得是因为一个年轻人在问:今年20岁,常沉迷于游戏和手机,求一本对人生有很大帮助的书。

回答杂七杂八,其中另一个年轻人推荐了这本书,说对自己影响很大。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年轻人,至少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很年轻。

所以,这是一本适合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阅读的书。


作者:另维,在读高中时就开始写作。

在书中,她描述了她遇到过许多很牛的人。

在我看来,这些人牛在这以下两个方面:

①尽全力去完成当前任务

他们会想尽各种方法、动用各种资源,并且擅长学习他人经验去解决当前的问题。

文中提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

在世界排名前十的一所大学商学院的一个班,八十个同学,个个都很拼。

税法课错综复杂,教授还天马行空,全班都晕的要撞墙。

作者注意有一个同学能听进去,默默地观察,发现她上课录音,下课反复听。

哪知第二天一进教室,发现全班同学个个桌上是在用手机录音。

每个人都在拼命学习别人的优点!谁有个优点,马上就能像瘟疫一般散播开。


②提前做好人生某个阶段的规划

有的人还没上大学,已经给自己做了完整的规划。

每学期学什么课,要在学习之余申请哪些暑期实习……全都一步一个脚印执行完了,才能在毕业时交出一份去哪儿都能脱颖而出的简历。


触动我的话:面对着一模一样的阻碍,一个除了把症结归咎给父母,别无作为;一个做了孤独的战士,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争取改变。

我的部分摘抄:

都说世上有个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80%的资源。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这一生,都是在爬梯子,爬上去了就是二,没爬上去就是八。

爬上去的人,全都自律又高效,各有各的经验窍门。

因为成功过,他们全都知道努力的意义,相信生命的无限可能。

然后,他们渐渐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形成强大的人脉圈,强强联合让他们的事业和生活越来越得心应手。生下的后代,因此各个含着金汤匙。

而loser们放眼一望,世上全是年轻时轻易放过自己的人,心安理得地想,果然大家都一样。

要是有人能收获不可思议的成功,简单,长得好就是一路睡过去的,长得不好就是爸爸厉害。

他们没见过其他可能性,所以不相信。

二十岁左右是个神奇的年龄。

二十岁那几年,因为变数大,二和八的边界最模糊。

每一次考试的结果;

每一次走到舒适圈边缘,选择突破还是“算了吧”;

每一个周末,选择早起干活儿还是“再睡一会儿”;

每一个小时,选择背单词还是“再来一局农药(荣耀)”。

都是在画下半生的“二八线”。

我们爬的那个梯子,看似长,实则短,好多人爬着爬着就停了,任一生最好的机会和青春一起从指缝流走。

一辈子停在那里,以为人生就该那样,到死也不知道,其实他年少时有一刻,离突破真的不远,再坚持一下下就到了。

那个突破原本应该改变他一生。

天赋和家境固然难以逾越,可是大家来到世上,都是不知自律为何物的婴儿,谁也没比谁多会一点。

而人的最终,正是这些生活的好习惯——时间管理、自律、效率,把同一间教室里的人慢慢分开,送进截然不同的生命轨道。

这些明明再努力一点就能掌握的东西,凭什么他能养成,你就不能?

该书的缺点:作者在写这本书时还很年轻,书中忽视健康的重要性,甚至鼓吹熬夜。当然她在《后记2 十九岁:大学生活日记》中也改变了这种观点:“再也不写鼓吹熬夜的文章”。

我的推荐指数:★★★


2.《致加西亚的信》

最初以为是小说,后来发现是在说企业管理,我在这里把它归为最近所读的成长类书籍。

这本书开篇以一个故事引入:在美国和西班牙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要求中尉罗文把一封信交给古巴起义军加西亚将军,罗文历经艰辛,最终完成了任务。

重点在于:罗文接到这封信后,转身就踏上了征程,而不像当下多数年轻人一样问一句“加西亚在哪里?”或者其他更多的问题。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假设你正好在办公室,6名下属在等你分配任务。你叫其中一个人过来,吩咐他:“请用《百科全书》查询一下克里吉奥,并将他的人生经历做成概述交给我。”

我可以肯定他不会。他一定会用充满疑惑的神情看着你,随后抛出一连串问题:

克里吉奥是谁?

他是否尚在人世?

《百科全书》是哪个版本的?

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本《百科全书》?

我的工作是干这个的吗?

杰克去做不可以吗?

着急吗?

你为什么要查克里吉奥这个人呢?

……

而送信给加西亚的中尉罗文不会这样,他只会想尽一切方法克服各种困难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去完成任务。

从这点上说,与《每天一个梦想练习》给我的第一点感悟差不多,也即是尽全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而不会有任何借口和推脱。

从领导的角度上看,所有下属都将困难的问题上报,领导面临的将全是下属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比较烦。

实践应用:尽全力去解决自己的面临的问题或领导交待的事情,别依赖任何人,包括领导。

我的推荐指数★★★✩✩


3.《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女的一生忠告》

这是《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摩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中的一部分,前面巴菲特、洛克菲勒、摩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我觉得都写得不错,读时也很有感悟,不过没有及时记录,时间一久,什么都记不得了。但《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却让我记下了印象。原因有二:

一方面在于查斯特菲尔德可能更真实,内容也更隐私。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生于1694年,卒于1773年,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文人。

1732年,勋爵在海牙公干期间与一名家庭教师生下了私生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这个孩子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难得与父亲见面。鉴于这种特殊的父子关系,勋爵从儿子未满6岁起,就开始坚持不懈地给他写信,教他为人处世之道,希望他成为尽善尽美的绅士。斯坦霍普的遗孀在勋爵去世后,将这些宝贵的信件公诸于世。

查斯特菲尔德其实是给他的私生子写的信。

另一方面,在于他的内容更戳中我的薄弱点。

他多次谈及外表与谈吐的重要性,下面列举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风度、谈吐、举止和优雅,谁具备了它们,谁就能受用无穷,而对你来说,它们尤为重要。

现在,随着我们会面的时间的日益临近,我对你是否具备这些素养的疑虑也越来越重。

坦白告诉你吧,我担心你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比如说,你的好朋友H先生,虽然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却永远也不可能在社会上大有作为。

为什么呢?因为他缺少这些能够展现自己的外在素养。

他步入社会太晚,而且他的处事态度比较达观,认为这些外在素养不值一提,所以,他最终未能具备这些素养。

我相信他很有可能会在文学的舞台上脱颖而出,但是,要是能够在社会和事业的舞台上有所作为的话,那就更完美了。

可惜,我认为他有生之年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我现在就来谈谈我的经历吧。

你是知道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觉得通过讲述我的切身经历能够对你有所裨益的话,我肯定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一切。

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刚刚步入社会,所以,你差不多比我早两三年接触社会的大舞台。

19岁那一年,我从剑桥大学毕业。事实上,我在剑桥大学的时候,是个十足的学究式的人物。

当我谈论严肃的话题的时候,我喜欢引用贺拉斯的诗句;

当我想要表现自己的幽默的时候,我就引用马提雅尔的诗句;

当我想要表现翩翩绅士的风度的时候,我就谈论奥维德。

我那时候满脑子都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只相信他们的智慧,认为对男士来说必需的、有用的或者能够增光添彩的一切知识都蕴藏在古典作品之中。

我甚至产生过宁肯穿古罗马人宽松的托加袍,而不要穿现代服装的念头,觉得现代的服装粗鄙庸俗。

带着这些想法,我首先去了荷兰的海牙。

在那儿,借助几封推荐信,我很快结识了当地最优秀的人士。

跟他们交往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以前的观念和看法几乎都错了。

幸运的是,我对于取悦他人有着强烈的渴念(这是品性纯良和无可厚非的虚荣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也意识到除了取悦他人,我不能仰仗其他任何东西了。

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取悦他人的艺术。

我细致入微地观察上流社交圈中那些善于取悦他人的优秀人士的风度、举止、谈吐和礼仪,并且积极效仿。

如果大家公认某个人风度翩翩,我就会仔细观察他的衣着、举止和姿态,然后以他为目标来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大家公认某个人谈吐优雅,我就会认真聆听他的谈话,注意他的语调和停顿的方式,随后,我就会按照这个方式同上流社会高雅的女士们交谈。

在她们面前,我会主动坦诚和嘲弄自己缺乏优雅、没有经验,而且还会请求她们竭尽所能把我塑造成一个兼备礼仪和教养的人。

通过这些方式,以及在取悦他人的强烈意念的支持下,我逐渐掌握了取悦的艺术。

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我在这个社会上取得的所有成绩都要更多地归功于那种取悦于人的强烈意念,而不是我原先具备的那些内在的品德和知识。

坦白说吧,我如此渴望取悦于人(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意念而感到高兴),以至于我希望所遇的每一位女性都能够喜欢我,每一位男性都能敬佩我。

要是没有这样的意念,我就不会这么在意取悦的艺术了。

事实上,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品性纯良、明白事理的人,如果没有取悦于人的愿望,那么他肯定不会有所成绩。

难道品性纯良不会促使我们去取悦每一个谈话对象,而不必计较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难道明白事理和日常经验不会给我们指出取悦于人的无限用途?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人即便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风度、谈吐、举止和礼仪,也能够凭借内心的善良和头脑的智慧来取悦于人。

但是,我恰恰反对这种看法。

一个人凭借内心的善良和头脑的智慧可能会受到敬重和爱戴,但是,如果他不具备优雅的风度、谈吐、举止和礼仪,就不可能取悦他人。

此外,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并不仅仅为了取悦于人而去取悦他人,相反,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人,以此在社交圈和事业上脱颖而出。

你把我的这种念头称为抱负也好,称为虚荣心也罢,我都认为自己这么想是非常正确的。

它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却能够为自己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它是权力和利益的源泉。

前些天,我同你的一位好友谈到了你。

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巴黎,他都经常和你待在一块。

你可以想象,我自然问了他很多关于你的问题。

当我碰巧问到你的衣着的时候(老实说,我认为他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衣着了),他说你在巴黎的衣着打扮非常好,但在意大利的时候就比较差劲了。

在意大利的时候,他就常常拿你的着装开玩笑,甚至动手去扯你身上的衣服。

我必须告诉你,你这个年龄的人如果穿着打扮不得体的话,就像我这个年龄的人还要戴羽毛饰物和穿红色后跟的鞋一样滑稽可笑。

衣着打扮是取悦于人这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人赏心悦目,尤其能够博得女人的欢心。

优雅的谈吐也是取悦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在这方面也要加倍注意了。

总之,你要以外在的素养吸引别人的眼球,以优雅的谈吐抚慰他们的耳朵,然后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忘却了理智,完完全全站在你这边。

无论何时,只要你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个品德不出众、才华也不惊人的人深深吸引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思量,看看他到底是凭借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你将会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我经常提及的优雅的风度、谈吐、举止和礼仪。

这样一来,你就会知道,他能够取悦于你的那些素养,只要认真加以学习和效仿,你就可以取悦他人了。

我们都是同样的肉体凡胎,尽管有些人生来高贵一些,有些人生来粗鄙一些,但一般而言,想要了解他人就要先透彻地了解自己,以己推人。

等到我们会面的时候,我会帮助你剖析自我。

在这个自我剖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克服自恋的毛病,以此达到最确切的认识。

再见!

查斯特菲尔德

实践应用:我一直比较忽略衣着和谈吐,不愿在衣着上花钱费心思,并且社恐,以后需重视这两方面。

我的推荐指数★★✩✩✩


二、情色类

下面的这些书因含许多性爱内容,所以归于情色类,之所以看这些书,主要是源自冯唐老师在书中的推荐。

1.《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是一本世界名著,但读起来让我很失望,还好,终于读完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等级制度森严的英国,年轻的女主康妮(康斯坦斯)嫁给了克里福德·查泰莱。

他们度过了蜜月之后,克里福德就上了前线打仗,六个月后受伤回家,下半身瘫痪,失去性能力。

随后,他父亲去世,克里福德成了准男爵,克里福德爵爷,而康妮就成了查泰莱夫人。

后来,查泰莱夫人邂逅了克里福德的护林人,与他发展为情人。

他们的事情逐渐被人察觉,被迫双双出走。他们力争与各自原配离婚,准备组织新的家庭。故事到此结束。


阅读收获:

①消除对名著的神秘感,名著也不过如此而已。

读名著的好处在于,至少别人提及时,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而不是无话可说。

实践应用:以后还是要多读名著,尽管读起来可能让人失望。

②感觉几句话的事,作者可以洋洋洒洒写几十页,甚至可以写成一大本书。

这也是我以前不喜欢读小说的原因之一。

自己平时写东西或说话,就那么几条,写(说)完就没有了。

实践应用:写文章或者说话,不要太惜字如金,把该交待的地方还是要交待清楚,前因后果,环境、人物描述都可以交待。

文字简洁,而内容丰富

这样,文章就不那么骨感,变得有血有肉,酒席上发言也不那么简短无力,与人闲聊就更有说的。

我的推荐指数:★★✩✩


2.《失乐园》

《失乐园》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推荐这本书的人不是冯唐,而是一位朋友,她正陷于婚外情的迷惘中。

该书写的正是婚外情。

男主名叫久木,54岁,退居二线的一个社长,女主名叫凛子,37岁,一介家庭主妇(有时也凭兴趣爱好自谋职业),他们各自有外人看起来还不错的家庭。

他们相遇并发展出婚外情,并多次约会,性爱体验一次高过一次,约会次数和时间也越来越多。

最终,他们各自的配偶有所察觉。

凛子的老公,一位风度翩翩的医学教授,偏不同意凛子的离婚请求,以此惩罚凛子,并可能(文中没明说)给男主久木的上司寄出了一封恶语中伤的告发信。

久木被通知调入下属一家偏僻的分社,久木的妻子也对他失望透顶,多次催他在离婚。

凛子的母亲宣布与她断绝母女关系。

最终,久木与妻女见过最后一面,在妻子的离婚书上签了字。

凛子一起,在凛子父亲留下的别墅里,赤裸相拥,在性爱达到最高巅峰时服毒自杀……


这是一个婚外情的悲剧,他们不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两位那样有勇气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却又有勇气失去自己的生命。

凛子虽是家庭主妇,但她父亲去世后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够他们生活;

久木虽然辞职,但以前是社长,应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选择自杀的原因,个人认为,不是因为经济窘迫。

那他们为什么选择自杀呢?

我认为,这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有关。日本人崇尚樱花,有自杀的风尚,追求刹那间的美丽,即使转瞬凋落。

本人非常不赞同这种行为,生命才是最美的存在。

其次,他们也认识到,如果真的组织成为一个家庭,面临“柴米盐油醋”的生活实际,无法维持像以前一般美好。

最后,他们的婚外情,撕碎两个家庭,众叛亲离,不被亲人和身边同事等理解、认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本书有比《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更多的性爱描写,展示出作者对性的经验和理解。

在书中,女主凛子和男主久木展示更多的是性的交流,而并没有多少深度的知识、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这点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类似,或者更甚。

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男女之情,最大的公约数不过就是一点性事而已,顿觉索然无味,也不知这是不是应了《失乐园》的书名。

看情色之书,却帮助戒了色,也算收获不小。

不过,每个人看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此书或许能治不举,有的可能想犯罪。

我的推荐指数:★★★✩✩


3.王晓波的系列中篇小说

内容很多,细节记不太清,只选每本书印象较深的一部份记录。

①《黄金时代》

这是发生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女主陈清扬找到我(男主王二),想证明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随后他们在是不是破鞋的问题上多次交锋,后来,为了王二提出的伟大友谊,陈清扬做了破鞋,从此再没有人说陈清扬是破鞋,破鞋问题至此消失……

我的推荐指数:★★★✩✩


《三十而立》

此时的男主王二,已是某大学农业系的微生物讲师,期间发生了一些无聊的事,包括王二的死党助手许由,在显微镜下研究自己精虫,最后被一群来上课的女生围观的尴尬事件……

摘抄:她(男主的妈妈)对小转铃说,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我爸爸这本书无聊之极,叫她懊悔当初怎么挑了这么一本书看。她羡慕铃子有了一本好书,这种书只有拿性爱做钥匙才能打得开

本部小说,我的阅读体验较沉闷,无趣。

我的推荐指数:★★✩✩


《似水年华》

印象较深的是李先生的几论“龟头血肿”。

李先生是从香港回内地参加“文化大革命”的高级知识分子,为抢地方贴大字报,和别人发生争执,遭人一脚踢成重伤。

李先生为寻求公道,把医院的诊断书抄出来,诊断中有“阴囊挫伤,龟头血肿”等字样。

于是被人称为“龟头血肿”,还骂他下流。

李先生不服气,写大字报解释,别人又批评,于是他就一论龟头血肿,二论龟头血肿,三论四论的往外贴。

最终争得了一个公认的“龟头血肿”名号……

本部小说,阅读起来,轻松搞笑,能把瞌睡都笑掉。

我的推荐指数:★★★✩✩


《革命时期的爱情》

小说讲的是女主X海鹰,团支书,与她的帮教对象王二之间的情爱故事。

我的推荐指数:★★✩✩✩


《我的阴阳两界》

该部小说讲的是男主王二因阳萎被离婚,同一医院妇产科医生小孙嫁给他,给他治阳萎的爱情故事。

本部小说,阅读很通畅,没有想瞌睡的感觉。

我的推荐指数:★★✩✩


我的感想

1.更加坦荡地面对自己

有人觉得王晓波的作品很“痞”,看后觉得真的“痞”。

这种“痞”表现在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上,其实,我觉得他借由小说做到了更多人没能做到的坦诚和真实。

在王晓波的系列作品中,“破鞋”“龟头”“精虫”“阴茎”“做爱”等等字词就仅仅是一个普通名词,脱口而出,丝毫不避讳。

而日常生活中说出,甚至我现在打出这些词,都感觉很别扭,有点不自然。

包括《失乐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黄金时代》等,里面有大量的性爱描写,我相信,不是为了能够顺利出版的缘故,王晓波的性爱会写得更多更露骨更精采。

性,往往是一个人藏在最心底里的隐私,有几个人能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性爱经历呢?

这些作家,把最隐私、最不愿示人的东西,赫然写于纸上,与你赤裸面对,很有勇气,也显得很真实。

我想,这也许是冯唐推荐这些书的原因吧!

我觉得真实坦荡地面对自己,面对读者,比藏着、端着、掂着、装逼要好。


2.关于对小说的看法

除了初中和大学时期看了一些小说外,后来我一直不喜欢看小说。

因为感觉小说是虚构的,不真实。

特别是那些以第一人称“我”而写的小说或文章,常常表现出自恋,自吹自擂,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占尽各种好运,让读者跟着一起自嗨……

不过,也正是由于小说的虚构性,可能让小说比其他作品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实。

王晓波在《似水年华》中,写道:

写小说不可以用真名,尤其是小说里的正面人物。

所以在本书里,没有一个名字是真的。小转铃可能不是小转铃,她是永乐大钟。

王二不是王二,他是李麻子。

矿院不是矿院,它是中山医学院。

线条也不是线条,她是大麻包。

李先生后来去的地方,也可能不是安阳,而是中国的另一个地方。

人名不真,地点不真,唯一真实的是我写到的事。

不管是龟头血肿还是贺先生跳楼,都是真的,我编这种事干什么?


一些摆不上桌面的一些事情、文字,可以在小说中出现,反正是虚构人物做的、说的。

作者的一些自私、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想法或行为,在文章中不敢暴露,在现实生活也不敢表现。

但在小说中可以随便说出来,没有谁去批评你,甚至找你承担责任,最多批评一下文中的人物。


想起狄更斯钓鱼的故事: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湖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儿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罚款。

狄更斯连忙问:“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

准备罚款的人说:“您是谁?”

狄更斯慢悠悠地说:“我是作家。虚构故事是我的职业!”


三、其他

之所以另列这一类书,是由于这些书没有给我留下多大的印象,也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是记录一下,表示我已读过这些书,怕以后忘记读过,又浪费时间重读,仅此而已:《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丐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读《魔鬼聊天术》《荒原狼》等 (2024-03-07)
读《一口好牙》 (2024-02-18)
不吸烟的我看《这书能让你戒烟》 (2020-05-11)
« 上一篇 下一篇 »

评论列表:

1.Jeff  2023-12-13 14:07:07 回复该评论
读的好认真,向你学习。
1.两对半  2023-12-13 15:45:33 回复该评论
你读的书不少啊,黑塞17本都读完了。
实话说,不是你的介绍,我还不知道黑塞是谁,惭愧!
2.静风说  2023-12-08 21:09:05 回复该评论
博主博览群书,林林总总,要是我看完这些都要一年了。
2.两对半  2023-12-10 10:44:19 回复该评论
我一般是用微信读书听的,遇到感觉不错的书就多听一两遍。
我看你读的书也挺多的呀,写的读书笔记相互对照着看,也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感觉是不是准确的
3.北湫  2023-11-12 21:56:24 回复该评论
很感谢老师整理推荐这些书籍,老师的推荐语也是让我值得学习的,其实在我阅读的书籍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史蒂夫·乔布斯传》,那种对追求的永无止境却深深的映入脑海,同时他的成就也是非常令人追忆的;期待老师的下一篇文章!
3.两对半  2023-11-13 21:23:07 回复该评论
谢谢,好的,我也把《史蒂夫·乔布斯传》列入书架待看,之前我不太喜欢看乔布斯的传记的原因,是因为他可能太投入工作,未注重身体健康,英年早逝,怕受他的影响哈哈,我喜欢看那些长寿而又成功的人写的书。
4.sagrre  2023-11-10 20:07:29 回复该评论
这读书笔记很专业,我也爱读,但写笔记的时间精力没有
4.两对半  2023-11-11 20:25:31 回复该评论
确实,这样写笔记很费时间,还好我现在工作不那么忙了,不过还得安排时间才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